科技向内,融资向前 | 解析安派科市场逻辑与增长潜力

在中国医疗健康领域,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正推动着产业变革——每天新增的癌症确诊案例已达约1万例,其中70%的患者在初诊时就已发展至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窗口。这一严峻现状使得肿瘤早筛技术成为国家癌症防治体系的重要突破口,也揭示了传统检测方法的局限性:高昂的成本与有限的覆盖范围,使其难以满足迫切的临床需求。

在此背景下,一种结合半导体技术、纳米技术与生物物理的创新医学解决方案正在改写行业规则。安派科首创的CDA技术(癌症区分分析技术)展现了相当的优势,不仅在多种癌症上获得了90%以上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如脑癌检测中实现了高达92.3%的灵敏度和96.6%的特异性[1]),更将单次检测成本降至传统方法的1/5-1/2,这种突破性创新正在重塑癌症早筛的经济模型。

01

破局者的竞争壁垒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癌症防治的关口正在加速前移,早筛技术的推广被提升至战略高度。市场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的必然性:我国每年恶性肿瘤的医疗支出已超过2200亿元。与此同时,中国癌症早筛市场规模正以惊人的速度扩张,据燃石医学招股说明书预测,国内癌症早筛市场规模至2025年有望突破23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00亿元)。

2022-2030年中国肿瘤早筛市场规模(亿美元)

数据来源:燃石医学招股书,蛋壳研究院制

在此形势之下,通过跨界创新研发出的CDA技术的“三高一低”(高灵敏度、高特异性、高早期性、低成本)优势则尤为明显。由此,安派科构建的竞争壁垒体现在三个维度:技术创新、临床验证和商业落地。

在技术层面,公司已在全球20个国家和地区布局200余项专利,其中160多项获得授权,形成严密的专利保护网。更关键的是,安派科建立了超32万例的临床数据库,这一样本量在全球多癌种检测领域位居前列,为算法优化和技术持续迭代提供了坚实基础。

安派科的商业化进程同样令人瞩目。在“保险+企业+政府”三维渠道体系之下,目前安派科已与国内10大保险公司中的7家达成合作,服务包括16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核心客户群。这种多元化的收入结构,有效降低了单一市场波动的经营风险。

02

长期主义者的价值坚守

“资本应该成为创新的加速器,而非指挥棒。”安派科创始人俞昌博士的这一理念,深刻影响着公司的融资策略。这位兼具医学、物理学和半导体产业背景的科学家,始终坚持技术价值与资本价值的平衡。

在俞昌博士看来,“重要的不是快钱,是聪明钱”。这种审慎的资本策略与公司的长期主义一脉相承。在医疗健康这个需要厚积薄发的领域,安派科选择了一条艰难但正确的道路——不做短期变现的跟随者,而是成为技术标准的制定者。扎实的技术积累和谨慎的商业化步伐,恰恰构成了最可靠的价值基础。随着公司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肺癌辅助诊断)的申报进入最后阶段,公司正站在规模化爆发的前夜。

安派科十余年来深耕的中国癌症早筛市场,也正在经历结构性变革。一方面,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明确将癌症早诊早治纳入健康中国建设主要指标;另一方面,分级诊疗制度的完善和医保支付改革的深化正在为创新技术开辟通路,早筛技术的临床应用场景正在快速扩展。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商业健康保险的蓬勃发展正为高端检测服务创造新的支付渠道,这种市场自发的创新支付模式,有望突破传统医保体系的限制,打破癌症筛查的价格壁垒。

                                                                                                                       图源:卫健委医疗应急司

基于CDA技术较强的延展性,安派科也敏锐地捕捉到这一趋势。当前布局的B端市场已初见成效,而面向C端个人健康管理产品线也将逐渐渗透,瞄准快速增长的健康管理消费市场。随着居民健康意识提升和消费升级,中国个人健康检测市场非常可观,这为安派科业务的C端转变提供了广阔的增量空间。

在确定性中寻找爆发点,这是对安派科投资价值的最佳诠释。在这个千亿级的市场蓝海中,安派科正以其独特的跨界基因,书写着中国原创医疗科技的新篇章。当生物物理、纳米技术、半导体技术与生物医学碰撞出跨界创新的火花,其价值不仅体现在商业回报上,更在于为全球人类癌症防治提供的突破性解决方案——这或许正是医疗健康投资最具魅力的地方。

参考资料及数据来源

[1] Cancer differentiation analysistechnology as a novel technology forcerebral cancer screening

清大剑桥:《肿瘤早筛研究报告:四大商业模式加速抢占1500亿蓝海市场》

36氪:《癌症早筛2023:翻越大山,仍是漫漫征途》

每日经济新闻:《搭上AI快车后,肿瘤早筛千亿元级的市场潜力正在释放,但仍面临费用较高、公众“谈癌色变”等困局》